中国又是世界上冷兵器历史最长的国家,武术器械的发展成熟的早,而延续得又很晚,所以武术器械技能的发展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中国的冷兵器,号称“十八般武艺”,其品种之繁多,其技艺之精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在仁和太极培训体系中,中国古兵器课程属于技击段的教学内容。但它有别于技击八项课程,它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训练,其训练的目的是为其它技击课程打基础。即借助各种古兵器技能的训练,提升习武者的运动协调性,增强体能,锻造身形,掌握一个习武者应当具备的各种武功技能,如反应迅速、动作敏捷、距离感精确、爆发力和耐力好。这是我们主要的训练目的。此外,传承各种古兵器的专门技法,也是武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在这种传承当中,将中华武术的忠义精神溶入在体内。 ◆通常人们将器械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和软器械四类。符合条件的学员应当首先掌握刀、枪、剑、棍四门兵器,这是基本的。此外再根据自身条件和爱好,选练二至三门其它兵器。吉平老师习武三十余载,师承四门,横跨内外两家,具有很好的器械技能,为全面传承太极武学提供了必要的专业支撑。 刀,也称单刀。在中国古代社会,文人佩剑,武者持刀。刀是中国武术第一器械,学练武术器械,多从刀开始,以刀打基础。如果你学习武术,却不会使刀,那是很可笑的。人们很少说哪位古人单刀使得好,因为练武之人都会单刀,除非是技艺神乎,如清末的“大刀王五”。中国的刀,一般以汉民族的刀为代表,其形状亦独特。此外蒙古刀、苗刀亦都很有名,而苗刀即是日本刀的原型。仁和太极培训体系的刀术有: ◆少林四门刀。授传于少林武术家姜作山先生(张老师第二位师父),其师祖是少林和尚齐世居。它是少林四门拳的看家套路,具有比较典型的少林拳风格,刀法朴实无华,威猛实用。 ◆梁式八卦转刀。八卦刀形似单刀,但体积比普通单刀要大,刀身长度一米以上,加上把柄全刀可达一米四,刀重从3-4斤到7-8斤不等。八卦刀单手执刀,是八卦掌代表性器械。由于刀身较长,所以有一些独特的刀法,基本风格为人随刀转,不似普通单刀。同时由于八卦刀较重,对于臂力和腕力是很好的锻炼。这套八卦转刀源于梁式八卦掌,授教于藏学范先生。它比较鲜明地体现了八卦刀的特色。 剑爲百兵之君,是武械之魂,一把好剑倍受尚武之人的宠爱。剑在中国是最古老的武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剑的冶炼锻造技术已成熟完善,而且剑的使用技艺也达到了高峰。剑在中国武术文化的沉积中最爲厚重,历史上有多少可歌可泣故事,与剑结爲不解之缘。 ◆梁式八卦龙形剑。这段梁式八卦龙形剑是在原套路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编排。张老师的师父臧学范先生待徒宽厚并善用其才,他见张老师少林器械基础好,便鼓励其将八卦掌的器械可按自己的风格进行充实。所以这套《梁式八卦龙形剑》溶入了“剑侠”于承惠老师双手剑的技法。1994年,于承惠老师曾来长春看望姜作山先生(张老师的少林师父),其间为姜的弟子们进行了武学演讲,张老师受益匪浅。若干年之后,张老师终将于承惠老师的剑术溶入到这套八卦龙形剑之中,增加了这套剑的实战技法,增强了表演效果。 ◆柳娟长穗剑。长穗剑因其剑把后配有一米多长的剑穗(亦称剑袍)而得名,长穗剑因则也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的剑法,其特点在于软与硬的结合。所以,长穗剑是短兵器与软兵器的结合体。长穗剑的特点是穗随剑舞,上下翻花,轻灵敏捷,潇洒飘逸。 棍恐怕是人类最早的武器。棍是中国武术器械中的“四君子(刀、枪、剑、棍)”之一,隋唐时期其技艺已臻成熟,“十三棍救唐王”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少林寺也由此而发达。俗话说“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棍术在训练力量、体能、技巧、反应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功效,人们学习武术最早学习的器械,一般来说是刀与棍。 ◆少林齐眉棍。授传于少林武术家姜作山先生,其师祖是少林和尚齐世居。它是少林四门拳棍的看家套路,具有比较典型的少林拳风格,棍法朴实无华,威猛实用。 枪是最早、最常用的兵器之一,世界各民族古时都曾使用。枪在中国武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号称爲“百兵之王”。枪是冷兵器时代的主战兵器之一,枪文化在中国有很深的积沉,历史上很多英雄豪杰都是以枪称着的,赵云、马超、岳飞、杨六郎、罗成、林冲等等。枪是很吃功夫的兵器,俗话说“年刀月棍久练枪”。所以枪技对于训练身形步法、增长体力,非常有益。 ◆少林四门枪。这段少林四门枪是吉平老师授传于少林武术家姜作山先生,其师祖是少林和尚齐世居。它是少林四门拳枪的开门套路,用来打基础。全套共式,枪法朴实,突出舞花枪。 ◆少林六合枪。少林六合枪是吉平老师授传于少林武术家姜作山先生,其师祖是少林和尚齐世居。它是少林四门拳枪术的第二套枪法,为跟进套路,程度高于四门枪。该套路引进太极拳体系后,演练左右两面,对于提高身的协调性有益。全套共42个枪式,套路风格与四门枪相同,增加了一些枪法。 大刀,亦称关刀,中国常用古兵器之一。一般由军队中的将领使用,用于马上作战。大刀由于《三国演义》中关羽所用而闻名于世,关羽使用的大刀称“青龙偃月刀”,中国百姓敬尊关羽为“武圣人”,他那“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至今人津津乐道,人们敬仰关羽的忠肝义胆、武艺高强。在中国饭店、商店,处处可见关羽的供像,威风凛凛,手持一把大刀。长刀类还有一种常用的古兵械叫扑刀,多用于步战,其训练技法多与大刀相似。大刀由于是马步作战,刀法中有躲闪马头的动作;而扑刀是步法,刀法更灵活多变。在吉平太极拳课程里,长兵器主要用于提高功力,增强体能,兼顾身法开发。 ◆陈氏春秋大刀,亦名“青龙偃月刀”,是陈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兵器的一种,也是太极拳师祖陈王廷最擅长的兵器之一。其套路名称是由三十名歌诀组成,与其它套路名称不同。套路布局合理,上下呼应,左右逢源。它的劈、砍、撩、挂、斩、抹、截、拦、挑、刺、推、拖、架等以及舞花等刀法,交待得清清楚楚,干净利落。在练习大刀时,必须有扎实的拳术基础,尤其对腰腿劲及臂力的要求更为重要。 ◆少林四门扑刀。其形似大刀,属于长兵器。扑刀过去多由官府担任捕快职位之人使用,用于追捕罪犯。扑刀虽形似大刀,但两者功能不同。扑刀用于步战;而大刀用于马战,多爲军队带兵的将领使用,所以使用者的职位要比扑刀的高。而扑刀由于用于步战,所以除了保持大刀勇猛威武的气势之外,扑刀的刀法更加灵活多变,同时对力量与身法要求高。国内许多大的传统武术门派都有扑刀演练套路。扑刀是进行身形与力度训练的较好的兵器,训练扑刀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与力量,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月牙铲在中国兵器中是很有特色、很有名气的,老百姓见到月牙铲都知道那是花和尚鲁智深使用的兵器,或者说是《西游记》中沙和尚使用的。确实,月牙铲是由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而闻名于世的。由于月牙铲两端系有若干铁环,演练起来铿锵作响,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围观的人会赞叹。其实,月牙铲的技艺是很简单的,远远不如枪。但是月牙铲却能培养气力,当年鲁智深使的月牙铲重达八十斤,横断碗口大的树如风扫落页般。 ◆少林鲁达铲。这套鲁达铲授传于长春赵福生先生,据赵介绍,此趟铲源于原长春般若寺的和尚,是少林南院功夫。它集中了月牙铲的各种用法,套路共有四个来回,属于长套路,比较吃力。 ◆梁式八卦转铲。这套八卦铲授传于藏学范先生。藏先生是张吉平老师的第三位师父,梁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八卦掌是个非常开放的武学体系,它可以容纳各家各派的武术。据说当年董海川师祖武功显世、名赫京都,前来比武切磋者接踵而至;其中一些人交手败北之后,便跪拜认师。所以董门下不乏武林界奇才。董先师明确告诉门人,不要丢弃原有的武功,只是以八卦掌拳理重新进行梳理升华。董先师只传授大小八掌。所以董先师身后,八卦掌分出程、梁、尹、攀各派系。在梁式八卦掌的器械中,有八卦铲。当年李子鸣先生就乐于执铲。这套八卦铲是在原套路的基础上,由张吉平老师重新进行了整理,使套路编排更为合理,更具有训练与观赏价值。 双刀是中国武术中最常用的双器械之一。中国武术大多数门派都有双刀套路。通常双刀的刀身要比单刀小一些,其护手呈半月状,两刀相并,放进刀鞘中。古典小说《水浒》中武松、王英使用双刀。奥斯卡电影《藏龙卧虎》是杨子琼亦有出色的双刀表演。武术谚语讲,“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作为双兵器,双刀主要训练行步与双手的配合,两手对刀的掌控要近于持平,不能一手强一手弱。 ◆少林四门双刀。少林四门双刀是吉平老师授传于少林武术家姜作山先生,其师祖是少林和尚齐世居。它是少林四门拳的双刀套路。全套共二十个刀式,刀法朴实,具有鲜明的少林拳风格。 ◆陈式太极双刀。陈氏太极双刀是陈氏太极器械套路中双兵器的一种,它以劈、砍、撩、挂、扎、截、拦、压、推、抹、横、架及舞花等刀法,结合陈氏太极拳舒展大方的身法,灵活稳健的步法,将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双刀套路练习,要求身法协调一致,刀与步法密切配合,故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之说,这就强调了练习双刀时步法的很重要性。要想练习好步法,必须以拳术套路爲基础,有了扎实的拳术功底,练刀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刀如流水、步法如飞、缠着裹脑、快速有力、气势磅礴、刚柔相济的风格。 双鈎由于其奇异的造型,能表现出武术的威猛凶悍之气势。据说,鈎是由戟演变而来。古时作战中,戟被打断,人们便拿着断戟继续战斗,发现仍然具有极大杀伤力,鈎便形成了。鈎由于护手和底尖都是杀伤部位,所以要求“鈎走浪势”,即向体侧走鈎,以免自伤。《连环套》中草莽英雄窦尔墩便使一对双鈎,与黄天霸对奕,威猛无比。在京剧的脸谱上还画着一对鈎。 ◆梁式八卦双钩。这套八卦护手双鈎,授传于藏学范先生。藏先生是吉平老师的第三位师父,梁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中国武术七段。全套共有42个鈎式,除了保持鈎的用法之外,还突出了八卦的拧翻走转的特点。对于训练步法腰身,很有功效,是一套优秀的双器械套路。 三节棍是软兵器,其特点是三节短棍以两处铁链相连,动力点多在中节,以中节控制两端棍的运行。三节棍的三节分别称为梢节、中节和根节,远为梢节,近为根节。棍的长度以向上伸臂与指尖齐为宜。按照太极拳理,三节棍亦分正反两式,即所有的单花及其转接都有左势与右势。这样才能提高棍技,达到人棍合一。 ◆少林三节棍。三节棍作为JTC体系软兵器训练科目,对于提高太极拳技击能力的价值在于:1,以中节控制两端梢节可训练对力的感受与操控;2,对圆周运动的适应力;3,对快速度的反应力。少林三节棍是张吉平老师在传统三节棍法的基础上精简而成,套路强度适中,棍法全面。 绳镖,是一种将金属镖头系于长绳一端制成的软兵械之一,也作暗器。绳镖的练法与别的暗器不同。因有绳的牵掣,故可利用绳的摔劲,发镖而出。既可掷抛远击,又可缩短近击,具有携带方便,收缚隐蔽,打击突然,猝不及防等特点。演练时运用身体的各部位做缠绕收放的各种动作,使镖由圆周运动瞬变为直线运动时应手而出。运动方法以缠、绕、抡、击、抛、扫、摆、收、放、背、担为主,是软兵器中很有特色的。 ◆少林童子镖。仁和太极培训体系的绳镖课程,主要用于训练眼急手快,反应迅速,手头有准,熟悉圆周运动,各种缠绕方法。这套《少林童子镖》源于张老师师弟王群柱先生,王先生号称“北镖王”。 十三节鞭是软兵器,亦称九节鞭。实际上还有七节、五节,统称为九节鞭。因今人多用十三节鞭,所以也称十三节鞭。鞭身由镖头、握把和中间若干铁节组成,各铁节间用圆环连接起来。鞭的长度以人体直立握把齐眉、镖头触地为宜。十三节鞭是软兵器的代表,灵活多变、可收可放,不仅具有较高的技击功效,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一般说来,软器械没有固定的套路,多以轮扫、缠绕以及各种鞭花自由组成。 ◆少林关东鞭。仁和太极培训体系引进十三节鞭作为古兵器课程训练科目之一,因为鞭是典型的圆周运动器械,演练时以手臂的摇动和身体各部位的支点为转带等方法来增加动力和改变圆心及方向,可以提高对力的圆周运动中的感应与驾驭,可提高身体运动的灵敏性与协调性。
张吉平老师武术器械集锦
仁和太极技击课程介绍
太极拳武功基础教学
仁和太极拳脚格斗教学
仁和太极摔跌术教学
仁和太极擒拿术教学
仁和太极技击桩教学
抗暴格斗技术培训
仁和太极古兵器课程介绍(本页)
其它技击课程介绍